从去年开始,蚂蚁集团就风波不断,先后多次被监管部门约谈,花呗、借呗被纳入整改方案中,要求实行品牌隔离。此前蚂蚁集团的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这两个金融平台,而此次整改,紧急叫停了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
虽然蚂蚁集团暂缓了上市进程,不过暂缓并不意味着不上市,那么蚂蚁集团将如何从现状中恢复,重启上市?蚂蚁集团的股东们对集团未来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股权构成
蚂蚁集团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支付宝,它背后的大股东无非是阿里巴巴和马云。而作为蚂蚁集团背后的掌权者,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股东之一,早已经不是中国人,而是以孙正义为代表的日本软银集团。
所以从法律上讲,阿里巴巴虽然大部分业务在中国,但名义上是外资公司。当时法律规定外资公司不能涉足金融支付业务,于是马云以自己的名义创立了支付宝,独立于阿里集团。
从蚂蚁集团的股权构成来看,阿里巴巴以32.64%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其次分别是杭州君瀚股权投资以及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公司,各占29.86%和20.65%的股份比例。其余的小部分股份分别分布在社保基金会、置付投资、中国人寿、上海众付股权等7家公司。而日本的软银作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马云会甘心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日本集团吗?
其实马云留了一手,蚂蚁集团的股份构成当中的杭州君瀚和君澳这两个股东,事实上这两家公司都由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控制着,而这家公司背后的老大还是马云,所以实际上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股份已超过50%。

二、蚂蚁集团的风波
去年十一月准备上市的蚂蚁集团,却遭遇多方约谈,被紧急按下暂停键,多个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蚂蚁金服内部进行监管,推动蚂蚁金服各项业务的改革。
主要原因是蚂蚁金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垄断控制行为。在各种产品的营销中,很容易让用户产生过贷行为,同时也让很多用户盲目跟风超前消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消费,但是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后果,比如过度借贷和预测的还款能力不匹配,最终导致巨大的还款压力。

三、未来上市整改之路
据规定,蚂蚁集团将在半年内有序承接两家符合监管要求的小贷公司的消费信贷业务,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另外,在蚂蚁消金开业后的一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要实现平稳有序的市场退出,意味着以后发放的消费信贷上不会再标注这两个品牌。
另外,蚂蚁集团将对用户的信贷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不能以过度营销的方式引诱用户过度消费。而且此后的花呗、借呗的服务信息也将会纳入征信系统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依赖各种信贷产品,蚂蚁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公司,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更应该把企业责任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相信整改之后的蚂蚁集团,在未来能够成功上市,获得更好的发展。